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十三五规划

发布时间:2016-11-16阅读次数:

一、现状与形势

(一)“十二五”主要成果和进展

十二五时期,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以下简称“实物中心”)深入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决策部署,坚持以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为目标,以有力支撑国土资源中心工作和地质调查工作为中心,以构建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体系为主线,重管理,强服务,改革创新,主动作为,保障和支撑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工作。

1.强化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研究,提高部局业务支撑能力。

一是开展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基础研究,起草修订完成《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于2016929日以国土资规〔201611号文印发全国使用。通过该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实物地质资料分类筛选、分级保管、汇交监管和服务利用等问题。

二是支撑部强化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升级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编研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运行制度,规范实物地质资料汇交审批流程,实现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目录清单报送和审批的网络化、透明化。

三是积极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13号),重点开展了大调查项目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研究、实物地质资料清理试点、全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建设、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汇聚整理与服务等工作,研究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推进全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汇聚整理与服务的一体化。

四是开展油气和海洋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情况调研和检查,完成大庆油田等35家油气和海洋地质资料保管单位的委托挂牌,实现油气和海洋成果、原始和实物地质资料“三位一体”综合管理,油气和海洋地质资料正式纳入全国实物地质资料一体化管理体系。

五是规范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年报和信息报送工作,建立并完善信息报送体系与机制,制定信息员报送管理制度,明确工作内容和职责要求,通过培训班、研讨会等多种方式交流和宣传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成果、经验和做法,不断提升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能力和水平。

2.做好各省(区、市)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业务指导,不断增强行业引领作用。

一是编研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技术要求(DD2010-05)、实物地质资料分类要求(试行)、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工作指南、实物地质资料整理工作指南、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指南、实物地质资料保管要求(试行)、实物地质资料库藏管理工作指南、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实物地质资料馆藏建设要求(试行)等技术标准和要求,努力实现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工作的系统化和规范化。

二是编研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清理试点工作技术要求、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全国实物地质资料馆藏体系规划等技术要求,与部分省级馆开展实物地质资料联合筛选和采集,统一标准和要求,努力指导全国开展实物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化工作,推动全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水平,提高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能力。

三是结合各省(区、市)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特点,采用召开培训会、实地培训、电话、移动终端等手段推进和指导各省级馆开展实物地质资料筛选、采集、汇交、数字化、保管和服务利用,逐步形成以国家馆为主节点,省级馆、委托保管单位、六大区为骨干节点,地勘单位为基础节点的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体系,基本搭建起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一盘棋的总体格局。

四是努力为各省级馆实物地质资料库房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和业务咨询,共同推进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指导各省级馆采用“集中与分散、自建与委托”等多种方式,开展实物地质资料库房软硬件设施设备建设工作。截止20169月,已拥有或正在建设实物地质资料库房的有22个省份,占全国71%

3.基本形成国家馆实物地质资料馆藏体系,服务基础更加扎实。

依托国土资源大调查、危机矿山专项、老矿山等项目,筛选采集一大批珍贵实物地质资料。截至2015年底,国家馆总计保管459档实物地质资料,岩心总量达36万余米、标本1.7万块、大标本260块、薄片4万片等。这些实物地质资料主要来自全国157家全国典型矿山、98幅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大陆科学钻探、10个“金钉子”剖面和100个重点煤矿区,形成了涵盖国内主要构造单元、地质时期、全部重要矿种和地质工作类型,以典型矿山岩心标本和区调光薄片为主体,以大陆科学钻探岩心、“金钉子”全系标本、典型古生物群落化石等为特色的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藏体系,基本能够反映我国总体地质特征和矿产资源条件状况,显示国家重大地质工作成果和地质科学创新成果。

国家馆积极开展岩心、标本、光片、薄片等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化建设,重点开展了岩心表面图像数字化扫描、标本高清照相、薄片显微照相、岩心高光谱和CT等多元信息提取等,截至目前共完成565个钻孔的28万米岩心扫描、15260块标本照相、4567米岩心高光谱扫描,不断丰富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数字化内容。

4.加强信息化建设,夯实信息化服务基础。

一是积极开展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基础设施设备配置、网络应用支撑系统、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网络运维管理体系等建设;建立具备数据、视频、语音高速传输的综合网络服务系统;建立满足云计算和大数据基础环境需求的,具有多级、海量、异地备份功能的存储系统;启动甘肃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甘肃省地质资料馆)的异地数据容灾备份基地建设。

二是建成中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网(中英文版)、实物地质资料业务管理系统、电子阅览室、全国重要岩心图像服务系统、实物地质资料三维虚拟展示系统、实物地质资料集群服务系统、全国钻孔数据库服务平台等(即一门户一支撑五平台),实现实物地质资料汇交、接收、验收、保管、服务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实现实物、成果、原始三大地质资料依法汇交的全程监管,促进实物地质资料服务向数字化服务方式转变。

5.全国钻孔数据库建设进展顺利,成果突出。

按照“一年清查、一年试点、三年建成”思路,研建钻孔数据库建设技术标准和要求,开发地质钻孔数据采集系统,组织全国开展钻孔数据库建设,截止201512月底已建成含70万个钻孔的全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按统一标准和要求,建成以实物中心为主节点、省级馆为分节点的分布式全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服务平台,公开发布41万个钻孔的重要数据信息。编研全国地质钻孔分布图集(32张)、全国97个整装勘查区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数据包、全国5万个钻孔全方位地质钻孔数据信息资料包等服务产品,并免费向300多家地勘单位提供服务利用。目前,初步形成全国地质钻孔管理与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新汇交钻孔资料常态化更新实时入库,及时提供服务。

6.创新服务模式,服务能力逐步提升。

一是采取以到馆借阅服务、展览展示服务、网络服务、专题服务(政策支撑服务、教学科研服务、专题产品开发服务)为主体的多种服务方式,展现实物地质资料资源,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二是积极向政府部门提供全国实物地质资料基础数据支撑服务,向地质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实物地质资料观察取样与测试分析服务,向大中专院校院提供地质教学实习服务,向社会公众提供地学科普服务。

三是针对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地质找矿、经济建设等,开发全国整装勘查区和重点成矿区带馆藏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包等多个服务产品,编制《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服务案例分析》等专著,向社会公开发布12万米钻孔岩心图像以及岩心相关属性信息。

四是组织各种活动,不断扩大在地质行业的影响力。与北大、地大、中国矿大、华北科技学院、防灾科技学院开展合作交流,组织开展大学生教学实习活动、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科普活动“进校园”和“进社区”活动以及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等,用大众的语言讲好地质调查的故事,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2014年,国家馆被评为“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科普基地”,2015年被评为“2015-2019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7.积极开展国内外项目合作与技术交流,影响力不断提高。

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基本原则,先后赴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开展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工作考察交流,并邀请以上国家的专家到实物中心开展学术交流,并与全国各省级馆开展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方面的项目合作,提高各单位实物地质资料科研能力和水平,带动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不断扩大实物中心在国际和全国的影响力。

8.建立健全国家馆设施设备,夯实基地建设。

2004年建成现代化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库基础上,国家馆于2015年建成集岩心存储、取样服务、专家工作室、开放实验室、特殊实物库等各项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实物地质资料库二期配套服务楼。在下一步实物地质资料保管方面,国家馆将具备保管特殊实物地质资料能力如松散沉积物、可燃冰等实物地质资料(高压低压低温恒温等特殊保管要求的),将更好地引入实物地质资料研究专家团队,开展实物地质资料应用研究,扩大实物地质资料服务应用范围。 

  
15413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