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动态

(广西)2016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在南宁开幕

发布时间:2016-9-10

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张秀隆在开幕式上讲话  

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张秀隆在开幕式上讲话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曹卫星在开幕式上讲话     

  

开幕式现场     

 
  
 

 ,以“信息共享,合作共赢”为主题的2016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在南宁开幕。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张秀隆,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曹卫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老挝能源矿产部副部长西纳万?苏发努冯,柬埔寨矿产能源部国务秘书铭?萨克提拉,马来西亚自然资源与环境部副秘书长纳兹里?宾?亚哈亚,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部矿产司司长温庭,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矿产资源局局长岛萨蓬?努查农,越南地质矿产总局副局长赖洪清出席开幕式。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司长姜建军主持开幕式。  
     张秀隆首先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出席本届矿业论坛的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说,2010年以来,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连续在南宁成功举办了六届,现已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交流中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矿业盛会。6年来通过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区域矿产合作、矿业投资环境、地质找矿、矿业科技合作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张秀隆指出,本次论坛以“信息共享,合作共赢”为主题,将围绕中国—东盟矿业形势分析与预测、矿业投资机会与策略、矿业项目与技术合作、矿业信息与服务等重要议题进行深入探讨,聚焦中国与东盟矿业信息共享,促进中国与东盟矿业共同发展。 
     张秀隆建议,一是共同努力建设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希望中国各兄弟省区,特别是广西与东盟各国矿业主管部门共同建设好中国—东盟矿业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广西与东盟国家基础地质信息、重要矿产资源概况、成矿地质条件、开发现状和找矿远景、矿业投资相关法律法规、矿业权交易服务、矿业投资项目合作及需求服务等信息交流,实现矿业信息互联互通,为中国与东盟国家企业合作提供便捷平台,深入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矿业可持续发展。二是深化广西与东盟国家之间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应奉行市场运作规则,注重突出各自特色和比较优势,增强合作实效,提升合作水平,优化合作环境,在更高起点、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深化中国—东盟矿业合作,实现互利互惠、共享共赢的目标。三是创新矿业合作模式,实现优势互补。广西与东盟各国矿业合作方一道切实抓好合作项目的落实,继续加强在资源开发、采选、冶炼及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矿产品贸易等领域方面的合作,继续探索和创新有效的合作模式,健全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渠道,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创造中国与东盟矿业合作的美好未来。 
     曹卫星在致辞中指出,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立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一带一路”等重大机遇,着力打造中国—东盟矿业对话交流与务实合作平台,进一步深化了中国—东盟政府间的合作,加强了中国—东盟矿业界合作,拓展了中国—东盟投资经贸合作,为推动中国和东盟矿业互利共赢合作、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曹卫星指出,本届论坛以“信息共享,合作共赢”为主题,充分体现了新形势下中国和东盟发挥信息合作优势、推动中国—东盟矿业共建共享发展的努力和决心,对提振信心、凝聚动力、加快矿业复苏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和东盟矿业界应坚定信心,抓住机遇,谋划长远,深入推进中国和东盟矿业领域全方位务实合作,努力实现矿业互利共赢和可持续发展。 
     曹卫星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以信息合作为引领,推动中国—东盟矿业互联互通。要充分发挥信息合作在中国—东盟矿业合作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快建设中国—东盟矿业信息合作网络和信息服务平台,积极推动中国与东盟矿业政策、矿业科技、矿业项目、矿业金融等领域信息交流共享和互联互通,为中国和东盟矿业合作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保障。二是以产能合作为重点,推动中国—东盟矿业转型升级。中国和东盟要充分发挥双方在产业、资本、科技、装备等方面的合作优势,积极推动矿业产能合作和产业园区建设,强化矿业产业链和深加工合作,实现中国和东盟矿业合作转型升级,为中国和东盟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夯实根基。三是以人文合作为支撑,推动中国—东盟矿业共建共享。要积极推动中国和东盟矿业领域科技交流,大力开展矿业科技联合研发攻关,提升中国—东盟矿业创新驱动发展能力。要积极推动中国和东盟国家矿业主管部门和研究机构互访交流,加大高层互访和青年往来力度,实现互访互动的常态化。要充分发挥中国—东盟矿业合作人才交流培训中心的平台作用,大力推动中国—东盟矿业领域人才培训合作,促进中国和东盟矿业经验互鉴、知识共享和人才融合。 
 出席开幕式的还有东盟各国代表团和矿业商协组织等机构的负责人,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和部分省市自治区的负责人,有关国家外交使节,国际和区域组织的代表,中国和东盟企业界知名人士以及有关专家学者共400余人。        

 

 
实物地质资料数据服务
全国数字岩心平台 全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 实物地质资料图像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