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动态

山东省推进实物资料二次开发,助力新一轮找矿突破

来源:山东省自然资源资料档案馆 发布时间:2025-9-28

实物地质资料蕴含着丰富的地学信息,在地质找矿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充分挖掘所含的地质信息,寻找矿化线索,助力新一轮找矿战略行动。1980-1992年开展的1:20万区域化探扫面工作,矿产开发程度非常低,山区地表受人类生产活动影响十分有限,所取得样品基本保持自然原始状态,检测数据能反映原始特征。山东省及时安排项目对15.5万件副样进行抢救性收集整理,更换了样瓶、标签和样品箱,并对原始数据进行了数字化提取,使1:20万水系沉积物副样历经近40年依然保存完整、资料齐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样品分析技术和方法在不断涌现。分析测试元素种类大幅增加,由原来的Au、Ag、As等常规元素,新增分析稀土元素铈(Ce)、镨(Pr)、钕(Nd)、钐(Sm)、铕(Eu)、钆(Gd)、镝(Dy)、钬(Ho)、铒(Er)、铥(Tm)、镥(Lu);稀有金属钽(Ta)、铪(Hf)、铷(Rb)、铯(Cs);稀散元素镓(Ga)、锗(Ge)、铟(In)、铊(Tl)、铼(Re)、硒(Se)、碲(Te);铂族元素铂(Pt)、钯(Pd)、铑(Rh)、钌(Ru)、铱(Ir)、锇(Os);锕系元素铀(U);其他元素溴(Br)、氯(Cl)、氮(N)、碘(I)、硫(S)、碳(C)、钍(Th),共36种元素。

山东省积极探索实物资料的二次开发利用,2025年度设立“鲁西碱性岩区水系沉积物样品二次分析与应用研究”和“山东省泰安幅1:20万水系沉积物样品二次分析与应用研究”项目,旨在应用新的样品分析技术和方法,对鲁西碱性岩分布区(泰安幅、新泰幅、枣庄幅)1:20万水系沉积物2323件样品进行二次分析测试,分析研究三稀元素富集范围及规律,提取新的成矿信息,寻找新的矿化线索,为下一步勘查提供有利靶区,助力发现新的资源潜力区。这一探索性研究将有助于提升山东省在三稀矿产资源领域的勘探能力,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降低开采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为实物地质资料的二次开发利用提供示范。

40年前的水系沉积物样本是“沉睡的金矿”,其二次分析需以现代技术为手术刀,以成矿理论为导航仪,以数据整合为催化剂,通过“技术升级-数据提取-模型创新”的三维路径,可实现“老样品新发现”,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支持,实现“精准找矿、绿色勘查”的双重目标。

实物地质资料数据服务
全国数字岩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