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金属区——辽宁省鞍山市砬子山铁矿

知识点解说

1.海陆变迁,完美交织

大概10亿年前(中-新太古代),地球上古陆壳很薄,容易拉张形成海盆,富含铁质的岩浆大量喷发到海底,形成新生洋壳。在各种地质活动作用下,海水发生对流循环,从新生洋壳中萃取了大量铁质,溶解于水体中。溶解了巨量Fe2+的海水在上升洋流等的作用下,运移到海水上部,Fe2+被氧化为Fe3+,铁质大量沉淀。由于上升洋流的活动是周期性的,因此形成了条带状构造。经过后期的变质变形和后期岩浆侵入活动等作用,铁质重组富集,形成了如今美丽的彩色条带状的磁铁矿。

2.沉睡深山的世界最大单体矿

鞍山大孤山铁矿(图片来源于网络)

新中国成立以来,辽宁多家地勘单位对鞍山-本溪地区的铁矿做过地质工作,留下来大量的地质资料。有些资料表明,通过航磁异常、磁法异常等推断铁矿深度在地下800米处。也曾有一个单位打过钻,钻孔深达1030米,却无功而返。大台沟铁矿依旧沉寂在茫茫的大山里。2006年,辽宁省地勘局一支由找矿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组成的勘查队挺进了大台沟,拉开了寻找铁矿的序幕。经过长达6个月的艰苦工作,他们发现大台沟航磁异常现象非常严重,初步判断该地区航磁异常是鞍山式铁矿引起的。经过多次计算和反演推断,他们作出了大胆的推断:该矿的铁矿石应储藏在地下1230-1280米之间。

2006年9月,第一台小口径金刚石深井钻机开机了,当钻探进尺达到1280米时,黑乎乎的铁矿岩心从钻孔中提出来,顺利达到设计的1500米深度,铁矿岩心厚度达220米,并且仍未见底。当时专家预测2000米内都是铁矿,预测铁矿资源保守有10亿吨,这一重大成果在全国地质行业引起轰动,被评为2007年度全国地质勘查十大新闻之一。